期指價格發(fā)現功能已有效發(fā)揮
日期:2012-07-27 00:00:00 來源:互聯網
本文旨在通過回顧和梳理股指期貨上市一年來的走勢,幫助廣大投資者更為宏觀地把握期指運行情況。股指期貨的走勢與現貨指數——滬深300的走勢直接相關,因此宏觀環(huán)境尤其是宏觀政策取向、市場資金面、權重股表現等都是影響期指走勢的重要因素。
一、股指期貨走勢與股票指數走勢高度關聯
由于目前股指期貨的持倉資金僅80億元左右,遠小于滬深300指數21萬億元的市值,從資金規(guī)?,股指期貨難以對滬深300指數產生實質影響,滬深300指數決定了股指期貨的走勢。
分析股指期貨運行情況,我們發(fā)現期指與現貨指數高度相關。經過測算,股指期貨與滬深300指數、上證綜指、深圳成指的相關系數高達:0.9972、0.9812、0.9625(數據截至2010年12月),期、現指數顯現高度的正相關關系,即通俗意義上的同漲同跌。
二、股指期貨走勢回顧
1.單邊下跌階段(2010年4月—2010年7月)
股指期貨自2010年4 月16 日上市至7月初,幾乎呈現單邊下跌行情,做空成了市場操作的主基調。從上市以來最高3488點,到7月初最低2479點,期指主力合約最大跌幅達28.93%;同期,滬深300指數最大下挫幅度27.33%。由于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,使其一度成為本輪下跌中眾多市場參與者聲討的對象。
其實,期指不過是“替罪羊”。觀察滬深300指數日K線圖可以發(fā)現,本輪急挫始于4月19日,而股指期貨推出后的第二日即4月17日,恰逢我國出臺史上最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,加之當時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抱有擔憂,且歐洲債務危機導致外圍市場走弱。諸多因素引發(fā)的市場悲觀情緒,才是本輪期現聯動下跌的主導因素。
2.“V”型反轉(2010年7月—2010年11月)
從2010年7月初開始,國內市場環(huán)境逐漸明朗,歐美股指走好改善了外部環(huán)境,投資者悲觀預期有所減弱,以地產股為代表的權重股開始突破底部平臺,大盤指數隨之反彈。國慶節(jié)后,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金融板塊進行了估值修復,推動現貨指數大幅反彈,期指主力合約更于11月5日創(chuàng)下上市以來新高——3630點。同期,滬深300指數最大反彈幅度為44.50%,期指主力合約最大漲幅達46.44%。
3.再次下行確認底部(2010年11月—2011年1月)
從2010年7月起,國內CPI持續(xù)在3%之上,10月更是高達4.4%。為了控制通脹形勢,從11月初起,管理層采取多項措施,調控國內物價,加息及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緊縮預期主導市場運行,做空力量快速集結,期指漲勢戛然而止。
11月12日,期指主力合約創(chuàng)下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——7.31%;隨后期指下行,直到2011年1月下旬才止住下跌趨勢。從3630到2935,期指這一輪近20%的回調,再次回試了2950這一平臺,奠定了期指上市以來“w”走勢的基礎。
4.振蕩上行突破底部平臺(2011年1月至今)
2011年春節(jié)過后,加息預期兌現,加之“兩會”臨近,緊縮政策暫時進入觀察期,市場獲得了相對平穩(wěn)的宏觀環(huán)境。此時,板塊輪動尤其是周期性板塊啟動成為支撐大盤上漲的主要因素。與此相應,股指期貨也開始上行,并于3月初成功突破3300點的底部平臺,站上了一個新的臺階。
股指期貨自2010年4月上市以來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,其日內交易和做空功能曾經備受質疑。通過理性分析,我們始終堅信,無論是2010年4月中旬、11月初的下跌還是2010年7月及2011年春節(jié)后的反彈,股指期貨及時、適度地反映了基本面因素。
股指期貨上市以來流動性好于預期、成交活躍并日趨理性、期現走勢基本吻合、價格發(fā)現及套期保值的作用正逐步發(fā)揮。筆者堅信,滬深300股指期貨將迅速健康發(fā)展。